绝望蓝鱼

口含一块沉睡的硬糖 向爱出发

《过春天》在华语青春片中有什么独特之处?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剧透。




《过春天》电影剧照


我对青春片向来无感,尤其是在国产青春片口碑崩坏的当下。第一次看到《过春天》的宣传时,标题用了非常夸张的字眼——今年华语最佳青春片。影片讲述深圳-香港水客少女的故事,因为在深圳待过,所以被水客题材引起了兴趣。


不婊不狗血,真心不容易


《过春天》是不是今年华语最佳青春片我不知道,但这绝对是一部清新脱俗的青春片,不婊不贱不狗血,从国产青春片的维度来看,夫复何求呢?


开始剧透了,《过春天》里是有三角恋的。通常情况下,三角恋,尤其是抢闺蜜男朋友的戏码很容易让观众感到不舒服,因为这种剧情往往伴随大量婊和狗血。



《过春天》电影剧照


什么是婊?这里不做任何道德评价,单纯从感觉上来说,造成婊的原因有三:


第一是虚荣大于欲望。我们可以原谅一个有欲望的人,但会讨厌虚荣的人。抢走朋友的恋人到底是出于爱,欲望,还是虚荣,决定了观众对第三者的态度;


第二是做作大于真诚。无论是什么样的题材,做作的角色都会让人厌烦。有的角色抢走朋友的恋人后,还会表现得很无辜,甚至有种“对不起啊我也不知道我们怎么就搞到一起了呢”的感觉,这就很气人了;


第三是重色轻友。我们不用管在现实中爱情和友情的实际重要性,仅仅通过屏幕来看,抢了朋友的恋人还对朋友理直气壮,一副“请成全我们苦命鸳鸯”的样子,观众一定很生气。



《七月与安生》电影剧照


《过春天》的几个主角塑造得都挺成功。


女主佩佩身上那种杂草一样的韧劲,和我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广东女生朋友一模一样。


女二Jo是个鬼马的富家女,像小男生一样顽皮可爱。


男主阿豪前期花花公子形象,后期逐渐对女主投入感情,转变得也一点都不突兀。


三角恋情节具体后边谈。



《过春天》男主角阿豪


说完婊,再来说狗血。


有人认为狗血就是戏剧化,我觉得狗血和戏剧化最大的区别就是理由给得充不充分。我们都觉得车祸很狗血,但如果主角是个交警呢?少女怀孕堕胎也是公认的狗血,但如果主角是个妇科大夫呢,帮人堕胎就是他的日常工作了。


同样的戏码,要看导演怎么安排,狗血和戏剧性就在一线之差。


一般来说,走私这样的犯罪事件和16岁少女是不搭界的,但《过春天》的女主角是是香港、深圳双重居民身份,她在香港上学,晚上回深圳的家,每天两次通过口岸,这就让她做水客多了一些合理性。


脱离非主流,《过春天》拍出了洋气感


个人最喜欢《过春天》的一点是,它脱离了国产青春片的非主流氛围和社会主义土味感。


“非主流”具体是个啥我说不清楚,可能就是一种又不美又过时的感觉。若干年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今天流行的东西——网红风、ins风等等,也会有这种感觉。


细数我们看过的国产青春片,必备的场景一定有:歌厅、酒吧、KTV、溜冰场……,好像没有这些场景国产编剧就不会书写青春了一样。虽然很真实,但也真的土,男女主角一出场就穿着土不拉几的格衬衫,说着歌词一样的台词,再加上大段主角的内心独白,谁能受得了。



《狗十三》电影剧照


《过春天》无论从剧情、画面、场景、配乐等哪个方面来看,都没有“非主流”,我们逐一来看,先说剧情。


最好的爱情,是我和你有共鸣


抛开撕逼、打架、堕胎的戏码不谈,国产校园爱情除了在单车上就是在图书馆里,要么就是在男生送女生放学回家的路上。


观众渴望在青春片里看到点别的东西,而《过春天》给了我们这样的东西。泰国青春片《天才枪手》曾经红极一时,它把爱情讲成了共谋,《过春天》的爱情里有共谋,也有精神上的共鸣。



《过春天》电影剧照


青春片离不开三角恋,《过春天》里爱情也从三角关系开始。我们先来看看其他青春片里的三角恋是什么样的。


岩井俊二的《花与爱丽丝》中:花有一个喜欢的学长,编剧为了让爱丽丝和学长有交集,得先把学长给写失忆,再骗学长说爱丽丝是他的前女友,也是很牵强了。



《花与爱丽丝》电影剧照


《七月与安生》又是怎么写三角恋的呢?七月和家明还没在一起的时候,安生就跑到苏家明跟前刷存在感了,当七月把佳明介绍给安生的时候,他们已经是第二次见面了,是不是一股婊气扑面而来?!而安生和佳明又是怎么产生感情的,纯靠眉来眼去,对了几次眼儿,就直接送定情信物了,尴尬不尴尬,突兀不突兀?



《七月与安生》电影截图


《过春天》里阿豪和佩佩爱情的合理性在于,他们后期发展成了同事关系,有大把单独相处的时间。三角恋本身就是个烂俗梗,很容易拍得婊里婊气。《过春天》导演白雪在处理感情戏的时候非常克制,也很少用语言去表达爱情,“我喜欢你”“我爱你”“你和他/她不一样”,这样的语言在影片中一句也没有。


阿豪和佩佩初见时,两人是没有火花的,影片全程保持佩佩视角,所以前期有很多佩佩眼中阿豪和Jo亲密的样子。



《过春天》预告片截图


第一次见面的那天晚上,party结束,阿豪要送喝醉的Jo回家,Jo问佩佩为什么不“登机”,阿豪回答说:“没有她的位子了。”这句台词很有意思,明确了佩佩在三人关系中的位置是“没有位子”。



《过春天》预告片截图


后来阿豪和佩佩有了业务上的关系,他们每天因为工作混在一起。佩佩在工作上的干练,独立和机敏,还有在男生面前的那种无措感,都呈现出了和俏皮鬼马的Jo不一样的一种魅力。同时,影片及时让观众看到了阿豪的另外一面,他并非整日豪车游艇美女的阔公子,他的真实身份只是一个家里卖公仔面的穷小子,这让阿豪和佩佩对彼此又增加了一份惺惺相惜。


爱情关系渐渐转移到了阿豪和佩佩身上,富家女Jo从此被排除在外。



《过春天》预告片截图


我最恨的就是,把友情拍得像同性恋


除爱情之外,友情也是《过春天》中非常重要的主题。


国产青春片一般怎样刻画女生间的友谊?两个女孩形影不离,一个文静或懦弱,另一个喜欢替她出头,她们嬉皮笑脸,黏黏糊糊,恨不得一个床睡觉,一个浴缸里洗澡。请成人们快停止意淫少女吧好吗?



《少女哪吒》电影剧照


我最喜欢的一个讲友情的方式是《初恋这件小事》里女主和她的朋友们的友情。现实中的小女生就是幼稚和去性别化的,那种男孩一样的搞怪才是真正的少女视角。像什么长发飘飘,芭蕾舞鞋,刚发育的胸部,银铃般的笑声,这些统统都是成人视角,都是对少女肉体和美貌的消费。



《初恋这件小事》电影截图


《过春天》和其他双女主的青春片不一样,它完全是一部女主佩佩个人视角的影片,友情对女主来说很重要,但着墨并不算多。佩佩和Jo的友情由一个共同的愿望(去日本旅行)牵系在一起,这个共同愿望使她们的友情看起来非常牢固,这是导演在叙事效率上的能力使然。


有了共同愿望,还要有冲突,没有冲突的关系称不上牢靠。


Jo家境富裕,佩佩家境普通;Jo火爆开朗,佩佩内敛拘谨;Jo有男朋友,佩佩喜欢上了Jo的男朋友,最大的冲突莫过于此。



《过春天》电影剧照


佩佩和阿豪相互喜欢后,双方情感一直很克制,没有表白,没有牵手,没有拥抱,没有接吻,啥都没有,佩佩对他们之间爱情唯一的希望就是Jo马上要出国留学。


有意思的是,Jo知道了佩佩和阿豪的事,她没有摊牌,而是选择试探佩佩。佩佩说,“别多想了,反正你也要出国了。”Jo说:“出什么国啊,我爸根本就没有打算让我出国,他说女孩子家,留在香港嫁人就很好。”


简单的一句话,让Jo的人设立刻丰满起来,她不再是观众眼中事事顺心的大小姐,她也有自己的艰难处境。同时,阿豪与佩佩的爱情从此刻开始,再也没有见光的希望。(一句话办了两件事,导演的叙事效率真优秀啊!)



《过春天》电影剧照


影片中后段那场友情的高潮戏,我在影院看了两次,都看哭了。


Jo忍了很久,终于决定跟佩佩对峙。这场姐妹撕逼戏的重点并没有围绕男人展开,Jo愤怒地控诉道,“你们所有人都骗我,我爸骗我,我弟弟抢走我出国留学的机会,现在你也来抢我男朋友……”然后她停顿了一下,哭着问,“可是刘子佩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这句话里的委屈、失望、不解非常动人,家人的偏待我都接受了,可是我接受不了你的背叛,这就是会真实发生在朋友之间的对话。


当然不得不说,小演员的演技确实厉害,再好的台词没有演员的演绎,也都只是句空话。


青春片除了拍青春还能拍什么?


这部电影里除了阿豪和Jo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人,不是佩佩的爸或妈,而是花姐。



《过春天》电影剧照


你可以说花姐这个角色代表了成人世界的残酷,但她绝对不是一个反派,在我理解里,花姐和阿豪分别代表了两个符号,一个是独立,一个是爱情。


花姐一出场就很喜欢佩佩,夸她“聪明又长得漂亮,跟我年轻时真像”,还认她当干女儿。后期花姐交给她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任务,让她走私一把手枪,剧情至此出现转折。花姐自己做的就是违法生意,手下又有很多能干的员工,所以谈不上利用佩佩,带手枪过关比带手机危险得多,把任务交给佩佩更多是对她的信任和提拔


而此时佩佩在花姐这里似乎也找到了自身价值得到肯定的感觉。但阿豪考虑的则是佩佩的安全,他深知花姐一帮的无底线,于是想要带佩佩单飞。


独立与爱情出现了分歧,最后佩佩还是暂时选择了爱情。花姐得知阿豪和佩佩单飞后,对佩佩最生气的并不是她的背叛,她打了佩佩一个耳光,告诉她“男人是信不过的”,她生气的是佩佩谈起恋爱就被冲昏头脑。


导演这里想表达的是女性在爱情与事业上做选择时常常要面对的矛盾处境。在现实中,爱情和事业虽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但也绝不容易两全其美,对女性来说尤其是这样。阿豪为佩佩上了爱情的一课,花姐则为佩佩上了女性独立的一课。


青春片最重要的是美感


《过春天》在美学呈现上可以说是既抛弃了以往国产青春片的土味,又没有落入台湾、泰国、日本青春片的俗套,导演白雪整体营造的氛围是一种洋气和真实并存的青春感,这些在视听语言上可以体现。



《过春天》电影剧照


我们都知道电影中的人物讲方言,可以增加角色的真实感。但我国大多数方言讲起来都有一种土味,尤其是北方方言,而南方方言又很难听懂,有种说外语的感觉,缺乏带入感。于是导演很聪明地选择了粤语,洋气又不乏真实感,而且大家都能听懂。


我不太懂音乐,所以影片配乐风格就先放下不谈,只说直观感受的话,我是喜欢这个配乐的。我要重点说的是导演在人物动作和配乐的结合上做了设计。举个例子:佩佩第一次去参加游艇party,转酒瓶输了,大家要求她跳海,这时候全程都有喧闹的配乐,而在佩佩进入海里的一刹那,音乐停,直接换成了海里的耳鸣、窒息、眩晕的海底音效。这样的设计在影片中还有好几处,大家可以自己发现寻找,我还蛮喜欢这种设计的。




公认镜头语言最突出的一场戏是,阿豪和佩佩相互绑手机那段,导演通过红色的打光和两个演员的的动作、表情,来表达他们在这份压抑克制的爱情中对彼此的欲望,两次看到这里都很享受。



《过春天》预告片截图


但我最喜欢的其实是佩佩被男性包围的镜头,全片有大量这样的镜头,佩佩闯入陌生的环境,被一群成人男性包围,她的无助和不知所措几乎不用演技来表现,全靠镜头语言独立完成了。



《过春天》预告片截图


以上这些设计都是在以往的国产青春片中很少见的。


但其实这部片子在美学上的探索并不够极致,个人风格也不够明显。设想一下,如果把香港的街道美学和深圳的工业感、现代感做一个对比,是不是会有中很好的视觉冲撞呢,不知道导演为什么放弃了城市面貌的展现,也许是不想步港味文艺片的后尘。


处女作稍显稚嫩和不足


影片最大的硬伤大概就是结尾了。阿豪、佩佩二人单飞被发现那场戏是全片的最高潮,高潮以社会主义黑白大字幕结束本来就对叙事造成伤害了,高潮过后主角的情绪落点又迟迟没有安排。导演对友情线的处理是,佩佩最后收到了Jo寄给她的明信片,对爱情线的处理是放生鲨鱼。这两个安排我可以说是非常不喜欢了,尤其是放生鲨鱼,有点接近非主流的危险了。



《过春天》预告片截图


亲情并不是本片的重点,的最后结局居然落到了亲情上,让我很接受无能。我希望国产青春片可以早日脱离“家庭不幸”的母题,或者可以讲家庭讲到点子上,又或者可以讲出一点新意。人人都受原生家庭影响,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是最后能不能让主角离开家庭,去到更大的世界,而不是非要跟家人和解,非要回归家庭。


总的来说,《过春天》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因为烂电影是让人没有评论欲望的。希望还没看的朋友可以赶快去看,因为排片真的很少,再不看就下映了啊!


本人公众号:温月亮


评论
© 绝望蓝鱼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