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蓝鱼

口含一块沉睡的硬糖 向爱出发

科幻小说的重点是“科幻”还是“小说”?


《降临》电影海报


之前看了一部科幻电影《降临》,非常喜欢它的概念,于是就找来原著小说读。

 

讲的是:

外星人来到地球,世界各国派语言学家和外星人沟通,问他们来地球的目的。语言学家在学习外星语的过程中,发现语言可以影响思维方式,他们学会了外星语,也学会了外星人的思维方式,他们发现自己竟然可以预知未来了!

 

小说有两条穿插的故事线,一条线是语言学家(小说的主角)破解外星语,另一条线是语言学家get到“预知未来”的本领后能够看到的未来场景——她看到自己未来会有一个女儿,女儿在25岁的时候意外坠崖身亡。

 

这两条线可以说是分工明确,一条线负责“科幻”,一条线负责“小说”。

 


《降临》电影剧照


破解外星语那条线非常精彩,我都看入迷了。为啥学会外星语就能预知未来呢?作者是这样设计的:

 

一开始,语言学家们都很头大,毕竟学习一门外星语言是挺艰难的一件事。渐渐地,语言学家发现外星语好奇怪,它们一共有两套语言,口语和书面语。人类的口语和书面语是统一的,一句话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能写出来也就能念出来。但外星语的口语没有相对应的文字,书面语也没有对应的发音。

 

重点在于外星人的书面语没有固定顺序。人类语法中有固定的先后顺序,文字只能逐字逐句写出来,写在纸上是一行一行的,而外星人的书面语写出来是一坨一坨的,它们的一坨包含很多意思,而且由于不用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扫一眼就能懂。

 

同样意思的“一坨话”,它们每次写出来结构都是不一样的,是形状完全不同的一坨。这就代表它们每次写字都要重新组织语言,而每次它们都必须事先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这就是某种程度上的预知。

 

  
外星语在电影中的视觉呈现 


这个科幻概念够硬吧?作者通过两种语言呈现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人类线性的因果论思维,一种是外星人同步并举式的目的论思维。举个例子来形容就是:

 

人类——一个人走在路上,太阳很晒,他看到路边有一张旧报纸,于是捡起来用它挡太阳。因为晒,所以捡报纸,这是人类的因果论逻辑。

 

外星人——而外星人是已经预知了自己会在某天走在某条路上,看见路边有一张报纸,捡起来用它挡太阳。于是它在那天会按照自己事先知道的按部就班去做一遍。为了使预知的事成为现实而做某件事,这是外星人的目的论逻辑。

 

  
《降临》电影剧照 


当然我作为一个线性思维并且有自由意志的人类,无法理解外星人的一切,你们难道不想改变未来的走向吗?为什么就会老老实实地按照预知来行事?

 

作者自己似乎也有这样的疑惑。作者承认人类有自由意志,人类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他自由选择的结果,而自由意志和预知又是矛盾的两件事。如果人类能预知未来,出于自由意志,一定会在未来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有了不一样的选择和可能性,预知就不存在了。

 

但作者并没有在书中解决这个问题,他只是草草发问:

  “但真的是这样吗?会不会出现另一种情况:预知未来改变了一个人,唤醒了她的紧迫感,使她觉得自己有一种义务,必须严格遵照预言行事?” 


有说服性吗?并没有。预知确实改变了小说的主角,那个学会外星语的语言学家,她即使看到自己未来会经历丧女之痛,还是选择和孩子的父亲相爱,生下孩子,并且同意让她在未来会坠崖身亡的那一天去攀岩。这是任何一个正常人类都无法理解的事。

 



作者很好地完成了“科幻”的部分,但预知是如何改变人类思维的,这部分该属于“小说”的内容,作者却放弃探讨了。

 

我可以接受在一种语言的影响下,人类的自由意志会消失不见的设定,但我很想知道它是怎样消失的。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折磨我们的不正是自由意志吗?因为有了自由意志,所以我们必须自己去做选择,并且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因此也有了著名的“逃避自由”理论。但我们根本无法逃避,因为一旦失去了自由,我们又拼了命的想重新得到它。

 

我们会因为拥有自由而痛苦,也会因为没有自由而痛苦。这种写进人类基因的祖传特质是怎样消失的呢?

 

除了自由意志,人类还追求意义。在预知中看到一切,并把预知变成现实,人类不会问“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吗?人类会因为没有意义而感到痛苦,而事实上人类却永远找不到真正的“意义”,因为“意义”并不存在,它是人类自己发明并用来折磨自己的,这也是人类的祖传基因。

 

除了追求意义,人类还追求有趣。《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人类还在食物采集的原始时期时,部落中白天去采集食物的人,晚上回来会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家人听。为了有趣,人类发明了故事、寓言、神话,发明了文学、音乐、美术、戏剧,发明了游戏、赌博,这样喜欢有趣的人类,如何能忍受自己按照事先已经规定好的轨迹去行走?

 



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才是科幻小说真正应该做的。如果没有文学性,没有哲学思辨,科幻设定只能沦为脑洞,科幻小说也只能沦为一种娱乐,让读者看个热闹。

 

因为对这部小说的文学性缺失太不满意,我做了个丧心病狂的过度解读:会不会作者是在讽刺人类逃避自由的行为?有时候人类的机械性不亚于可以预知未来的外星人,因为看到前人的一生是怎样过的——上学,工作,结婚,生子,赚钱,维持体面,因此预想自己的一生大概率也这样过,于是便按照预想中的轨迹,去一一实现自己预想中应该做的事。主角哪怕看到女儿意外身亡,都要坚挺着生出这个孩子,这是不是一种讽刺呢?

 

很微妙的是,这部小说的名字叫《你一生的故事》,像外星人的一坨语言一样的、一眼就能看穿的“你一生的故事”。

 

  
《你一生的故事》小说封面 


作者的公众号:温月亮

评论
热度(2)
© 绝望蓝鱼 | Powered by LOFTER